1、中小品牌更是感激农博会的“捧角”效应。
2、这些人大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热衷听戏,捧角,甚至为了戏曲不惜变卖家产,以“一口京腔,两句二簧”为尊贵身份的象征。
3、旧上海戏剧界有捧角之风,那是有钱有势的大亨们的风流韵事,本不足为奇的。
4、杜月笙酷爱京剧,他懂戏,尊重艺人,在伶界以乐于捧角而出名。
5、北京城内旗人多,遗老遗少多,多以听戏捧角、哼唱京调为时尚。
6、所以古时候富家公子哥听戏捧角玩戏子是件很时尚的事情,而那些名角红角也就常常沦为公子哥们的玩物。
7、在戏院子里,那些捧角者,无一不在打女演员的主意,想法倒也单纯,意在猎艳罢了。
8、她不仅花大价钱捧角,每逢义演也当仁不让地登台压轴,还逼着志摩在戏里演个不重要的角色,分享夫妻同台的乐趣。
9、尤其是1929年,她在天津新桃园演出时得到众多捧角家的追捧,池座、散座,坑满谷满。
10、然而定都北京后,种种特权毁了八旗子弟,他们早已遗失了父辈的进取精神和斗志,无所用心,终日提笼架鸟,出入酒肆茶馆,以*博斗鸡、听戏捧角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