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5字词语
共 1170 条词语
-
斯洛伐克人数最多的民族。另有少数分布在美国和欧洲等地。约528万人(1985年)。讲斯洛伐克语。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查看详情]
-
形容坐态不端正。[查看详情]
-
少年宫。[查看详情]
-
刚果首都。在刚果河北岸,与扎伊尔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查看详情]
-
用于攻击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等战略目标的核武器的统称。爆炸威力几万吨至几千万吨梯恩梯当量。主要有战略导弹、装有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等。[查看详情]
-
见“物以稀为贵”。[查看详情]
-
犹言心怀不善。[查看详情]
-
桃李,指学生。参见「桃李」条。桃李遍天下指学生众多。[查看详情]
-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嘉兴马家浜,故名。陶器以手制的夹砂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钵、盆、罐、壶、豆、鬶、盉、釜、鼎和支座等。石器有斧、铲、刀等。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籼稻,并饲养猪、狗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很发达。其年代约为公元前4750-前3700年。[查看详情]
-
比喻人的个性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或不能通融。参见「板板六十四」条。[查看详情]
-
南美洲最大的瀑布。在阿根廷同巴西的界河伊瓜苏河下游。瀑布呈马蹄形,宽达4千米,落差60伊瓜苏瀑布82米。瀑布跌落声能传到20多千米以外。阿根廷和巴西在此都辟有国家公园,为游览胜地。[查看详情]
-
长篇小说。萧军作。1935年发表。人民革命军第五小队队长萧明带领六名从旧军队反叛出来的士兵组成游击小队,经过艰苦跋涉,终于同驻守王家堡子的铁鹰小队会合。游击队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萧明在战斗中也得到了锻炼。[查看详情]
-
梧桐落叶最早,故以“梧桐一叶落”表示秋天来临。后亦以比喻事物衰落的征兆。[查看详情]
-
比喻虽然活着,但象死了一样。[查看详情]
-
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位成员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女)、殷夫。1931年1月17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查看详情]
-
方言。犹言一点一点地,细致地。[查看详情]
-
比喻对立的双方无法调和或不能相容。也作「冰炭不同器」。[查看详情]
-
古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原义是“置身事外,不闻不问”,或者是“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现在只用“稳坐钓鱼台”一句作为成语,新义是: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查看详情]
-
狗矢:狗屎。指小人位居高位。比喻地位与品德不相称。[查看详情]
-
比喻别人的心思很难揣测。[查看详情]
-
①.眼睛看不到的,也就认为是干净的了。通常是怀疑食物不洁时的自我安慰之词。②.心中不以为然,但又无能为力,只好任凭发展,置身事外,以求清净。[查看详情]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查看详情]
-
见“万字头巾”。[查看详情]
-
酸碱指示剂之一。由甲基橙溶解于水而成。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黄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查看详情]
-
形容意志坚定。[查看详情]
-
反动阶级为维护反动统治或实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查看详情]
-
形容事情之易,有如盛在囊里的东西,唾手可得。[查看详情]
-
古谓人体骨节有三百六十节。[查看详情]
-
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有吸湿性。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由磷酸与过量的碳酸钠作用而得。可作木材、纸张的防火剂;印染工业的媒染剂;化学分析中的缓冲剂;也用于鞣革、搪瓷、陶瓷、洗涤剂等工业中。[查看详情]
-
印度的民族之一。另有少数分布在巴基斯坦。约1730万人(1985年)。讲拉贾斯坦语。多信印度教。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城镇居民主要是手工业者和小商贩。[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