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黄河”的词语
共 80 条词语
-
①.乐府相和曲名。此曲始出于《陌上桑》,南朝宋鲍照、梁简文帝、陈后主等均有此曲,名《采桑》。后人多所仿效。②.乐府清商曲名。属西曲,又称《采桑度》。亦为舞曲名。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采桑度>序》。③.乐府近代曲名。[查看详情]
-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汉誓”指汉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查看详情]
-
黄河与济水的并称。与长江、淮河合称四渎。[查看详情]
-
家属。[查看详情]
-
①.古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元鼎二年所置,至隋始废。掌皇家上林苑,兼管税收、铸钱。②.泛指管理水利之官。③.水衡钱的简称。④.方言。指古代关津置于水中的衡木。⑤.井星的别名。[查看详情]
-
黄河及五岳,泛指山川。[查看详情]
-
规模伟大、雄壮。[查看详情]
-
原指马匹跳跃奔驰的样子。后借以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样子。[查看详情]
-
①.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约当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②.甘肃省旧时别称之一。[查看详情]
-
古县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东菏泽市西南。金时因城为黄河所冲毁,县废。唐干符二年(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军攻克曹州,县人黄巢起而响应,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查看详情]
-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晋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牛女事。[查看详情]
-
①.杏树园。②.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唐代新科进士赐宴之地。③.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④.古黄河渡口名。唐郭子仪曾自此渡河讨安庆绪。今为河南省汲县杏园镇。[查看详情]
-
祭黄河河神的女巫。[查看详情]
-
犹自从。[查看详情]
-
从中横截。[查看详情]
-
①.多石不平貌。②.古津渡、城名。故址在今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城在津东。[查看详情]
-
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邻接河南省。[查看详情]
-
①.发源。②.由某事、某物发展而来。[查看详情]
-
黄河边。即河上公。[查看详情]
-
古黄河渡口名。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查看详情]
-
箫与鼓。泛指乐奏。[查看详情]
-
黄河因流经黄土高原而将大量泥砂冲刷入河,造成水色浑浊不堪,故以黄河清比喻罕见、难得的事情。亦为天下太平,政治开明的祥瑞。清·孔尚任。[查看详情]
-
黄河流经区域的九个省区。[查看详情]
-
华北平原南部。包括豫东、鲁西南、皖北和苏北。地形平坦。历史上黄河为患时常经此分泄入淮。多泄水不畅形成的湖泊。苏北境内为著名水乡。中国重要农业区。富藏煤、石油等矿。沿海产盐。[查看详情]
-
①.海滨河岸由泥沙淤积成的滩地。②.含沙多的土地。[查看详情]
-
①.改变前进的路线。②.更改制度或措施。[查看详情]
-
泛指黄河以西的地方。即今陕西、甘肃等地。也作「河西」。[查看详情]
-
①.修筑河堤,疏浚河道等治河工程。②.整治河川的人员。[查看详情]
-
古代传说中的黄河龙马。[查看详情]
-
黄河泛滥区域。一般指1938年6月河南省·郑州市附近的花园口堤岸遭到破坏后的受灾地区。其时黄河水沿贾鲁河入颍河及西淝河注入淮河,淹没河南、安徽及江苏三省所属四十四县。[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