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鞭”的词语
共 83 条词语
-
唐时姚元崇管理荆州三年,后离职时民泣马首,对所乘之马鞭镫,皆截留之,表示瞻恋。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截镫留鞭》。后用来表示对离职官吏挽留惜别的客套话。[查看详情]
-
帝王躬耕籍田所用牛鞭。[查看详情]
-
同“鞭辟近里”。[查看详情]
-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参见「鞭尸」条。[查看详情]
-
①.驱赶牲畜或打人的用具。②.公驴、公鹿的生殖器。[查看详情]
-
谓驱马疾行。指急行军。[查看详情]
-
鞭打惩罚。[查看详情]
-
鞭打脸面。古代薄刑之一。[查看详情]
-
借指战争。[查看详情]
-
晋代刘琨年少志高,与祖逖共闻鸡起舞,刻苦自励。后逖先为朝廷所用,琨乃更加自我鞭策,唯恐落于逖之后。见《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后比喻努力进取,比人领先一步。[查看详情]
-
比喻对下属的过错持宽容的态度。[查看详情]
-
对跑很快的马,再加以鞭策,使它跑的更快。形容快上加快。[查看详情]
-
同“鞭辟近里”。[查看详情]
-
①.鞭打;用鞭子赶。②.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③.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查看详情]
-
比喻做事情比别人抢先一步。[查看详情]
-
犹言鞭辟近里。[查看详情]
-
跑得快的马只着一鞭就行。[查看详情]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查看详情]
-
比喻奋勉争先或先占一着之意。[查看详情]
-
谓以蜡润鞭。比喻外美而中腐。[查看详情]
-
神人使用的鞭子。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查看详情]
-
东晋时,前秦苻坚打算大规模进侵,石越以东晋有长江天险阻隔,不宜兴兵。苻坚却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后比喻军队众多,兵力强大。[查看详情]
-
教师授课时,训勉学生及指示黑板、图片用的竹鞭或籐条。[查看详情]
-
比我先策马而去。比喻争先报国。语本《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后泛指别人比自己抢先一步。如:「吃饭时间一到,大伙儿争先恐后,只怕别人先吾著鞭。」[查看详情]
-
鞭打。[查看详情]
-
马鞭。借指出游。[查看详情]
-
鞭策驱使天下百姓。[查看详情]
-
①.马鞭的影子。②.借指鞭策自己的事物。[查看详情]
-
见“鞭笞鸾凤”。[查看详情]
-
①.一个人作学问要自我鞭策,往精微深处研究。参见「鞭辟近里」条。②.评论他人的文章见解深刻,丝丝入扣。[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