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桑树”的词语
共 74 条词语
-
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查看详情]
-
比喻垂老之年。[查看详情]
-
历:经历;沧桑:沧海桑田,指变化很大。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查看详情]
-
桑树与果木。[查看详情]
-
《庄子·让王》:“原宪居鲁……桑以为枢。”汉贾山《至言》:“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因以“桑枢韦带”形容贫家寒士。[查看详情]
-
语本比喻男女秘密的幽会。[查看详情]
-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后因以“桑盖”指刘备。[查看详情]
-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查看详情]
-
指著桑树骂槐树,比喻拐弯抹角的骂人。也作「指鸡骂狗」、「指猪骂狗」、「指桑说槐」。[查看详情]
-
三国蜀汉何祇曾梦见井中生桑,以问占于赵直,直曰:「桑非井中之物,会当移植;然桑字四十下八,君寿恐不过此。」后何祇年四十八卒,如赵直所言。典出《三国志·卷四一·蜀书·杨洪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旧传·杂部》。后比喻日薄西山,死期将至。[查看详情]
-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查看详情]
-
①.桑树林。②.古乐曲名。相传为殷天子之乐。③.传说中的神名。④.古地名。相传为殷汤祈雨的地方。[查看详情]
-
用破瓮的口作窗户,用桑枝作门轴。比喻贫寒之家。元·马致远也作「瓮牖绳枢」。[查看详情]
-
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易·否》:“系于苞桑。”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桑之为物,其根众也,众则牢固之义。”后以“盘石桑苞”比喻安稳牢固。[查看详情]
-
农忙的时期。[查看详情]
-
①.尺蠖蛾的幼虫。其色如桑皮,惯栖桑树上,故名。②.比喻渺小的人。[查看详情]
-
比喻晚年、年老。清·顾炎武〈与李霖瞻书〉:「而昆山从弟子严连得二孙,又令荆妻抱其一以为殇儿之后,桑榆末景,或可回三舍之戈,此间风俗,大胜东方,虽未卜居,亦有安土之怀矣。」也作「桑榆暮景」。[查看详情]
-
桑间,古代卫地名,为淫风流行的地方。桑间之音比喻靡靡亡国之音。参见「濮上之音」条。「间」文献异文作「闲」。[查看详情]
-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查看详情]
-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查看详情]
-
附生于桑树上的白藓。[查看详情]
-
①.栽植桑树的田地。②.比喻世事变迁。③.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查看详情]
-
以桑树的枝条做门轴,以破瓮为窗户。语本形容清寒贫苦的居住环境。元·关汉卿元·卢挚〈沉醉东风·辞辛苦桑枢瓮牖〉曲:「辞辛苦桑枢瓮牖曲,夸荣华凤阁龙楼。」[查看详情]
-
比喻晚年。[查看详情]
-
朱槿的别名。参见「朱槿」条。[查看详情]
-
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查看详情]
-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桑梓之情应该就是“思乡之情”。[查看详情]
-
桑树的皮。为造纸的原料。[查看详情]
-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查看详情]
-
生于桑树上的菌。可食。亦可入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