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工人”的词语
共 67 条词语
-
产业工人因安全卫生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职业病。如铅中毒等。[查看详情]
-
犹言筋疲力尽。[查看详情]
-
管理园圃培植花木的人。[查看详情]
-
发号施令,指挥行动取得功劳的人。[查看详情]
-
不畏惧艰难险阻。[查看详情]
-
同“蠢蠢欲动”。[查看详情]
-
①.有才艺的人。②.以表演技艺为职业的人。[查看详情]
-
喜好和憎恶的态度十分明确。[查看详情]
-
①.帮忙工作、干活。②.被雇来帮忙做事的人。③.工匠的助手。[查看详情]
-
心思灵巧。[查看详情]
-
①.保护使其安全、安宁。②.州名。在今察哈尔省涿鹿县。[查看详情]
-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1924)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俄国共产党和苏联的主要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7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1895年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创立第三国际,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1921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以代替苏联内战时期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的阶段。[查看详情]
-
工人为了达到某种要求或对某事的不合理表示抗议,而进行有组织的行动。[查看详情]
-
1921年7月创刊于北京。初由中共北京党组织出版,1922年改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又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约于1926年(一说1925年底)停刊。[查看详情]
-
比喻健壮的体魄。[查看详情]
-
①.木匠。②.从事建筑的人。[查看详情]
-
工人队伍中被资本家收买,出卖工人阶级利益、破坏工人运动的人。[查看详情]
-
搁在一旁,不予理论。[查看详情]
-
劳工运动的缩称。参见「劳工运动」条。[查看详情]
-
机关学校里担任杂事的人员。[查看详情]
-
指“文革”中经推荐而进入大学、中专学习的学生,因来自于工人、农民、战士,故称。[查看详情]
-
同业工人为维护共同的权益,所联合组织的团体。[查看详情]
-
捏土为瓦器之工。[查看详情]
-
为挣工资而被雇用、通常从事体力劳动者的阶级; 亦指这些工人组成的社会阶级、等级或阶层。[查看详情]
-
工业上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小时」为计算单位。[查看详情]
-
也称“工会主义”。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19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阶级合作,把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查看详情]
-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查看详情]
-
①.用玉雕成的人像。②.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③.美女。④.雕琢玉器的工匠。[查看详情]
-
把设备或设施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查看详情]
-
工作服。工人穿在外面的罩衫。[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