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zhé

拼音
jīng zhé
注音
ㄐㄧㄥ ㄓㄜˊ
繁体
驚蟄
近义词
启蛰

惊蛰的意思

词语解释

惊蛰jīng zhé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the Waking of Insects;

引证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2. 指经过冬眠被春雷惊醒的虫豸。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闻春始雷则蛰虫动矣。”

国语辞典

惊蛰jīng zhé

  1.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

  2. 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文选·左思·魏都赋》:「抑若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

网络解释

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惊蛰的字义分解

  • 惊 [ jīng ] 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 惊车。惊群。马惊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 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 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 4. 出人意料的。 惊喜。

  • 蛰 [ zhé ] 1.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入蛰。惊蛰。蛰伏。蛰虫。蛰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蛰藏(cáng )。

惊蛰造句

1、一过惊蛰,天气就骤然暖和过来,山野泛着青,柳条抽出了新芽。一声春雷响过,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沥沥的落下来。漫山遍野笼罩在轻纱样的雨雾里,清新,湿润,如画一样的美丽。

2、惊蛰开启忙碌,朋友要常祝福,温馨我要给力,快乐你要练习,你我相互联系,生活甜美如蜜。朋友z aojv.com,惊蛰快乐!

3、惊蛰养生忙,方法逐个数,每天吃橘子,失眠不来扰,多食葱姜蒜,祛阴又散寒,鸡鱼瘦肉蛋,营养补充满,绿豆汤常饮,体内积热消,羊肉生邪火,再馋尽量少,关怀已送到,安康都围绕!

4、惊蛰过后,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5、这几声春雷打得真是惊天动地,果然有点惊蛰的味道。

6、春雷响起来,福气又到来,气温升起来,身体动起来,日子长起来,心情好起来,生活闹起来,惊蛰幸福来。愿你快乐复苏,春风得意!

7、春雷一声惊动天地,和风细雨惊蛰节气,祝你精力旺盛身体好,工作兢兢业业步步高,爱情甜甜蜜蜜浪漫飘,生活劲头十足乐逍遥!惊蛰节气祝愿朋友生活幸福如意!

8、惊蛰到位,寒冷“摇摇欲坠”,保暖“时时必备”;春雷“蠢蠢欲动”,虫鸟“梦中惊醒”;雨水“飘飘欲洒”,草木“快快发芽”,祝福送到,快乐开花,祝你惊蛰快乐!

9、惊蛰到来春雷响,春雨润物心情爽。百花绽放蜂蝶舞,河水哗哗歌儿唱。艳阳高照气温升,姑娘小伙赏春光。情意绵绵祝福送,愿你安康身体棒!

10、尚未闻听惊雷起,早有万物苏萌意,风化冻冰春潮涌,花枝凤鸾喜相依,流光潋滟堪心比,无尽思绪化春雨。献给惊蛰时美艳的你!惊蛰节快乐!

惊蛰的相关词语

【惊蛰】的常见问题

  1. 惊蛰的拼音是什么?惊蛰怎么读?

    答:惊蛰的拼音是:jīng zhé
    点击 图标播放惊蛰的发音。

  2. 惊蛰是什么意思?

    答:惊蛰的意思是:①.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国历三月五日或六日,此时正值春天,气温回升,蛰居的动物惊醒,开始活动,故称为「惊蛰」。旧称为「启蛰」。②.受惊醒的蛰居动物。

  3. 惊蛰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惊蛰的近义词是:启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