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căo

拼音
xíng căo
注音
ㄒㄧㄥˊ ㄘㄠˇ

行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行草xíng căo

  1. 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

  2. 行书与草书的并称。

引证解释

  1. 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

    宋•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为君纸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赵宧光 《金石林绪论》:“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纵体, 孙过庭 《书谱》之类皆是也。”
    陈衍 《元诗纪事·沉贵》:“﹝ 温日观 ﹞酒酣兴发以手泼墨,然后挥笔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顷刻而就。”

  2. 行书与草书的并称。

    唐•张怀瓘 《六体书论》:“子敬 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
    宋•陆游 《作字》诗:“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原书》:“由 秦 分而变 汉•分自 汉 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已也。”

网络解释

行草

行草,是介于行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和书法风格可以说是行书的草化或草书的行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刻板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

行草的字义分解

  • 行 [ háng ] 1. 行列。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我行二,你行几? 3. 步行的阵列。 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泪下两行。 5. 某些营业所。 银行。花行。商行。 6. 行业。 同行。各行各业。 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行棉袄。行几针。 行 [ xíng ] 1. 走。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2. 出外时用的。 行装。行箧。行李。 3. 流通,传递。 行销。风行一时。 4. 从事。 进行。 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行商。行营。 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7. 实际地做。 行礼。行医。行文。 8. 可以。 不学习不行。 9. 能干。 你真行。 10. 将要。 行将毕业。 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五行(“金”、“木”、“水”、“火”、“土”)。 12. 古诗的一种体裁。 长歌行。 13. 汉字字体的一种。 行书。 14. 姓。

  • 草 [ cǎo ]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 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 草料。柴草。稻草。 3. 粗糙,不细致。 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 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 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 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 草鸡。

行草造句

1、我略一回顾,自己在解放后写了许多东西,风行草偃,大概可以算是“歌德派”了。

2、敦煌遗书中行草书法的研究,对中国书法史和敦煌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3、武警部队原政委徐永清上将行草集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

4、想要移风易俗,不能光喊口号,唯有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才能达到风行草偃的效果。

5、大字行草用笔强化提按顿挫,折冲绞转,锋出八面,线形变化恣纵不可端倪。

6、从内涵和艺术成就看,二人均师出古人,熔铸王铎、怀素等行草大家之所成而独出机杼,匠心独运。

7、徐先生书法自汉魏碑版,二王行草,凡历代名家墨迹,皆心摹手追,数十年不倦。

8、婀娜多姿,漂亮温婉中蕴含几分阳刚之气;丰富兼美,所擅之行草中时见自然融入之秦篆汉隶之线条。

9、从沈先生行草见诗魂,是通过行笔中的应势随变,通过结体与布局中的跌宕起伏、舒徐驰骤、疏密离合,体现诗韵的节奏美、诗意的流动美、诗境的空间美。

10、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古人称其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行草的相关词语

【行草】的常见问题

  1. 行草的拼音是什么?行草怎么读?

    答:行草的拼音是:xíng căo
    点击 图标播放行草的发音。

  2. 行草是什么意思?

    答:行草的意思是:①.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②.行书与草书的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