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变化在“润笔”这种文学商品化形式上的反映尤其典型。
2、据说,三个字写好后,江汉关赠其润笔之资纹银500两,可谓一字千金。
3、这幅画儿便以百金以付肖兄,权当润笔之资。
4、果然是佳作吗?香君姑娘是不是也打算包几十两润笔之资予我呢?
5、1901年,上海东亚益智译书局在报上刊登广告征集书稿,“译出之书……当酌送润笔之资或提每部售价二成相酬”.
6、厅画下书桌一方,桌上一侧笔架一座,悬有不同规格狼毫几枝,砚台一方,徽墨两瓶,宣纸数张;另一侧清水一壶,用于润笔,洗笔。
7、可作康熙皇帝游虎丘时所著的“烟霞常护林峦胜;台榭高临水石佳;松声竹韵清琴塌;云气岚光润笔床”一诗真实写照。
8、这位崔光同志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
9、好死不死的是,小精灵丹丹穿的还是粉红褶皱小短裙,此时一双细细白白、圆润笔直的美腿,却如同一张嫩白柳骨做的弹弓一样,分成一个大大的丫字形。
10、大文豪韩愈受人请托,常常替人写隐恶扬善的墓志铭,这类文章写起来虽然乏味,但也有好处,“润笔费”。